工厂噪声治理需要选择技术实力强、经验丰富的专业公司,以确保降噪效果符合国家《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》(GB 123482008)。
以下是关键选择标准和实施步骤:
一、选择噪声治理公司的核心标准
1. 行业资质与经验
优先选择具备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或噪声治理专项资质的企业。
要求提供同类工厂案例(如纺织厂、冲压车间、空压站等),并考察实际降噪效果。
2. 技术能力
声学检测与分析:公司应能进行频谱分析,识别噪声主频(如低频机械振动或高频气流噪声)。
方案定制:针对不同设备(风机、泵组、生产线)提供差异化方案,而非套用模板。
3. 工程实施保障
材料合规性:隔声板材、消声器、减振器等需提供检测报告(如防火、耐腐蚀性能)。
施工团队:避免外包游击队,确认公司自有技术团队。
二、工厂噪声治理的关键环节
1. 噪声源诊断
检测设备噪声值(如A声级、1/3倍频程分析),确定主要传播途径(空气传声或结构传声)。
2. 方案设计要点
隔声:对高噪声设备加装隔声罩(金属外壳+吸声层),降噪量可达2035dB(A)。
消声:风机/管道安装阻抗复合消声器,针对中高频噪声。
减振:振动设备(如冲床)采用弹簧减振器或橡胶隔振垫,减少结构传声。
吸声:车间顶部/墙面铺设吸声材料(如离心玻璃棉板),降低混响噪声。
3. 验收与售后
要求治理后厂界噪声达标(如昼间≤65dB(A)),并写入合同违约责任条款。
质保期一般35年,需包含定期维护服务。
三、避坑指南
警惕低价陷阱:工厂降噪成本通常按面积或设备数量计算(如风机治理单台515万元),报价过低可能偷换材料。
拒绝“万能方案”:未检测直接推荐固定产品(如通用隔音板)的公司不靠谱。
合同明细:明确材料品牌(如“赛丝纶吸音棉”)、施工周期、验收标准。
四、实施流程建议
1. 筛选35家公司:通过行业协会(如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)或实地考察案例。
2. 对比方案:重点看是否针对噪声源特性(如低频需质量定律,高频需吸声)。
3. 试点施工:先治理局部区域验证效果,再全面铺开。
案例参考:某汽车配件厂冲压车间(原噪声105dB)采用“隔声房+减振平台”,治理后车间内降至80dB,厂界达标,总投入约50万元。
选择时需平衡成本与长效性,优先考虑技术扎实、售后完善的企业。